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文化遗址

文化遗址

关键词:安新,文化遗址,遗址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安新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anxi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4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文化概述
  从白洋淀畔梁庄、留村等遗址出土的新石器和各种动物化石便可以知道,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,白洋淀境域的先民们已经在此地生活和繁衍,原始的农业、渔猎已经出现。并普遍  安新县夜景
饲养着家畜,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,且建有村落。   古白洋淀境域气候四季分明,雨水充沛,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河流和古黄河萦绕穿插,动植物资源丰富,种类繁多,是人类生息的理想场所。古黄河故道和大小湖泊的岸边是先民的居住点,他们多建立在河流岸边的高地上,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猎。这些遗址多呈“台型”,地势较高,既可降潮除湿,又可抵御洪水泛滥的侵袭,适于居住。他们凭着勤劳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,垦田渔猎,前赴后继,为日后白洋淀的兴起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梁庄遗址
  梁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,位于安新县城东南14公里的梁庄村南百余米处。地势低洼,平时有水,水位低时辟为耕地,多年生长芦苇。遗址东西长400米,南北宽200米,面积8万平方米。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。梁庄遗址发现于1986年4月,当时曾收集骨化石100余件,泥质陶片、夹砂褐陶片50余片和石斧两件。同年9月,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、河北大学历史系和安新县文化局联合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,发掘面积37.5平方米。梁庄遗址的地层上文化层的土质为灰黄土,黏性较大,内含夹砂夹蚌褐陶、泥质纤陶、泥质灰陶陶片和红烧土块、兽骨等遗物。下文化层的上质为深灰黄土,含沙质,较松软,内含带乳钉纹的夹砂红陶片、夹蚌砂褐陶片和泥质红砂陶片等。根据出土的器物分析,梁庄上层大致  梁庄遗址
处于仰韶文化早期。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留村遗址
  留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,位于安新县城西1.5公里留村北300米处,南距白洋淀新安北堤   1.5公里。遗址平面呈长方形,长250米,宽200米,面积5万平方米。地势原略高于四周,被当地群众称为“疙瘩顶”。此遗址发现于50年代,后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。遗址保存状况良好。遗址地表散存的文化遗物包括较多的陶片及石器、鹿角、兽骨、蚌壳等。1986年,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安新县文化局对留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。从文化层堆积和出土的文化遗物来看,第一层为上文化层,出土了大量陶片,器形有折沿罐、敛口罐、红顶碗、壶、盘、钵、陶匕、陶支脚及鼎足等。第二层为下文化层,出土陶片数量少于上层,主要器形与上层基本相同,出土有陶罐、盆、釜、石磨盘、石磨棒、支架等。从发掘资料分析,留村遗址为一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,并含有龙山文化的成分。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   两处遗址的发现,为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序列的确立,为进一步探讨中原和北方地区远古时期文化的交流,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,同时对研究白洋淀的古环境、古地理及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