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淀神庙碑记

淀神庙碑记

关键词:白洋淀,安新,历史,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白洋淀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anxi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050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淀神庙碑记

  (清)爱新觉罗.弘历

  畿南之地,广衍多隰,众水所钟,翕之淳之,哑然成渊,而已时输壑者,则唯淀。淀之名,始见于左思《魏都赋》,所谓“掘鲤之淀”是也。字亦为淀,《水经注》、《新唐书.志》皆云“九十九淀”,郦道元又称为“清河”,后世约其数为七十有二,其名皆不可胪举。其散见宋、辽、金史者,今或淤废,或传闻讹舛。所可指者不过四十余,其它或曰泊,曰洼、曰窝、曰港,随方俗所称,而统言之则东、西两淀。西淀之大,周三百余里,概州一,县四。东淀尤大,周四百里而赢,概州县七。其为薮泽也广,故畿内之水,大则沽、渝、濡、滱、泒、滋、易、涞,小则山泉涧流,无所不容,而旁境之沟浍污涔,亦无所不赴。其受水多,故两淀又各有经河以条贯酾导之。依城、温义亢其首,四角引其吭,玉带、会同缘其督,扼其茅湾,掖以中亭,十望,络以南北中三股,欱于台头,涤于大清河,趋西沽为尾闾之泄焉。其上则千里长堤,控界维巩,下则格淀堤以拒子牙,六郎诸堤以障永定,而闸而涵洞罗布节宣者,无弗具。于是两淀无浑流之患,而专清水之利。黍畴稻畦,既膏既灌,厥惟上腴。舟航是通,贸迁列隧。而菰芦菱藕凫鱼之属,仰资生者亿计。非有宰其化者,孰使我民利赖若是?记有之:山林川谷,为民取财用,皆曰神。盖淀之有神昭昭矣,人第习焉不察,庙阙未举。岁丁亥,朕敬循皇祖成宪,巡览淀海。爱自赵北口御安福舻,沿苏桥而东,历杨芬港至于天津。嘉文安洼之既涸。惩浑河故道之不可复,则有咏。而三滩里淀堤之弗属者,出第缮之,亦惟绍我祖列,以求民宁。维时春水方涣,和飙习帆,丞徒弗勚,翳川祗实昭厥佑。爰进大吏,诏之曰:惟淀萦薄左辅,袤延且千里,理大物博,用阜乂我畿内民,曷可弗重以神事?其相地饬祠用飨。乃发外府金二万五千,卜度而淀中,庀材经始之,阅再期工蒇,堂庑既崇,辉庖先列,以妥以恪,式副彝典。大吏复吁以明年春莅而落之,且以碑辞请,则又绎告之曰:惟淀实嘉利我甸人,匪今斯今,食神之福,而淀则左右耆庶妇孺,岁时祈报走庙下,则自今始。神其凭而歆之。惟是毋霪毋洿,毋有灾沴,丰殖锡康,俾我民其永利用,光我秩祀。有司亦毋怠祠事,毋弛民功,益迓神惠而薄淀之利,识其详谨肇祀也。赏 析

  杨会领

  《淀神庙碑记》 清高宗爱新觉罗.弘历撰文,御笔书丹,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立石。碑文从白洋淀名字的渊源谈起,诸多文史资料中见证了大淀的悠久历史;通过所辖县区、水域划分写出了白洋淀的“汪洋浩淼,势连天际”。既而详实地说明了大淀在疏通河道(“于是两淀无浑流之患,而专清水之利”)、交通运输(“舟航是通,贸迁列隧”)、灌溉农田(“既膏既灌”)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其中,碑文用欣喜、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养育人民的、两岸丰腴的物产(“黍畴稻畦……而菰芦菱藕凫鱼之属,仰资生者亿计”),并把这一切归功于神仙的恩赐和护佑(“盖淀之有神昭昭矣”)。为了给万民祈福,让老百姓永远过安宁祥和的日子(“毋霪毋洿,毋有灾沴”),为了让白洋淀物肥水美,“丰殖锡康,俾我民其永利用”,乾隆皇帝下诏修建了“淀神庙”——这是碑文最后一部分内容,从中足见乾隆皇帝体恤民情、爱护百姓之意。

  此碑记内容记叙准确、宏观,有权威性,为白洋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;此碑文为乾隆皇帝御笔书丹,是白洋淀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珍贵的文化遗产,当时,此碑立于淀神庙碑殿。可惜的是,淀神庙于1946年被拆除,今庙毁碑失。幸有民间画家高文学老人倾心绘制的《淀神古祠堂暨乾隆行宫复原图》,以供欣赏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